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工作方案

发布者:医学院发布时间:2025-05-16浏览次数:10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必须履行的三大重要职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其首要的任务就是为行(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医学院党总支根据卫生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管理体系,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首位,坚持以“润心启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以“五心育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把立德树人贯彻到学院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专业教学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有效推进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有效落实各项研究任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一、总体工作思路

1.创建“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

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关键在于教育工作是良心工作,心须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才能润心启智每一位学生,才能有效激发每一位学生内心潜在的原生动力,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浇灌每一棵幼苗,助长成参天大树。

医者仁心。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时,更是需要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去面对每一位患者,才能细致全面地查找患病原因,才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有效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更是应该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把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应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培养“德技双馨”的卫生技术人才,才是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2.探索“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实施 路径

学院党总支创建“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图1),通过党建引领关心、引导、激励教师爱党爱国,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师教书育人,德育为先。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关爱引导教育学生,激发师生对教学、学习的内生动力,创导今日教师五心育人,他日学生五心服务人希望通过“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达到“润心启智激发内生动力、五心育人彰显质量提升”之目的。

1“润心启智激发内生动力、五心育人彰显质量提升”教育体系

3.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实施路径

推动高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党政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主体作用,明晰班子成员管理职责与主体责任,工作到位、相互补位、杜绝缺位错位,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抓好学院管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五心育人”为抓手,创建校企“双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由点到面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围绕关键时间节点,发挥隐性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敬佑生命,热爱专业,结合卫生类专业特点,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等惠民服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目标任务分解

1. 深入研究“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有效实施路径

培根铸魂、固本强基:学院管理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做好学院各项工作的前提。学院党总支结合“三支队伍”建设要求,首先要求党员干部率先深入研究“五心育人”实施有效路径,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贯彻“五心育人”理念,培根铸魂、固本强基。其次,党总支要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或专业、学科带头人,引导全体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彰显“五心育人”,体现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五心育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 围绕“润心启智、五心育人”,强化学院文化建设

围绕“五心育人”,开展学院文化建设。通过学院文化建设,解读“五心育人”的内涵与外延,落实在教职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教育学生,更好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润心启智激发师生内生动力、促进五心育人彰显质量提升。

3. 党建+非遗,校地融合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学校作为扎根苏绣发源地的一所本土高校,积极搭建高校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助力镇湖苏绣小镇讲好苏绣故事,合力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一条高校党建与本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特色之路。依托学院校企合作基地“党建+非遗”卢福英专家工作室,让非遗苏绣走入校园、走入课堂,通过苏绣手工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4. 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以“润心启智、五心育人”为抓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卫生类专业教育教学要求,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以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创导教师今日“五心育人”,引导学生他日“五心服务人”。引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由点到面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党政班子成员以“双联系”为载体深入一线“五心育人”促使学院党政班子人员深入了解各系部、专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深入了解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焦点与痛点,帮助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做实事,解难事。针对“三失一偏”学生个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分析研判和预警监测、风险排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细落实。深入研究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寻求短板的存在原因与补短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点带面深入一线“五心育人”,提升学院层面的整体管理水平,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动教风学风建设。

党建带团建“五心服务人”,提高师生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长效机制,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工作,积极发挥学院分团委、分工会作用。结合卫生类专业特点,推进健康教育、康复等项目进社区活动,帮助大学生与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理性看待问题,为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发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专业优势,带领师生员工走入社区“五心服务人”

延伸与周边社区的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带领师生走出校门、走入社区,利用师生的业务特长,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如为周边社区民众提供健康咨询等惠民服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师生员工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业师资队伍,凝心聚力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理实施路

1.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润心启智切入点

民办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比较多的学生存在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短板,学习与行为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因长期学业受挫,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旷课、语言粗俗等问题,且自制力较弱,易受负面环境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部分学生因家庭支持不足或自我认知偏差,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亟需针对性干预。育人体系层面,协同机制与资源整合不足,全员育人落实不到位,德育工作过度依赖教师,家庭、企业等主体参与度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不尽人意。根据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润心启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内生动力。

2.以目标建路径五心育人提质量

根据卫生类专业教育教学特点,树立大学生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是卫生专业技能人才重要的职业素养目标。围绕责任心、耐心、爱心、细心、同情心创建“润心启智激发内生动力、五心育人彰显质量提升”教育管理体系,是全面深入体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把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3.以检索与专题调研寻找突破口

通过文件检索了解同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困难、心理困境的频发情况,产生原因。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题调研,了解学院各专业学生学业困难、心理困境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具体诉求与诉求原因,帮助学生解难解虑,寻找影响学生成才的主客观原因,对症下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结合卫生类专业特点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结合医学院红绿蓝标识主题元素,结合“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学管理体系及主要元素,设计党总支、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LOGO,融入党建、学院标识与育人元素,传递医学生“仁心仁术”的核心价值观,传递党对医学教育的重视与对师生关怀与温暖。通过LOGO等标识设计,强调党建引领团建,党建引领群建,增强师生员工的向心力,突出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结合卫生类各专业特点,设计护理文化长廊、中医中药济世、健康管理路径、专业对应职业发展阶梯等环境文化建设内容,潜移默化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学好专业,以推动高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同时,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把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同情心深入细致的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师今日“五心育人”,引导学生他日“五心服务人”之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投入专业学习,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预期成效

1.梳理“五心育人” 教育体系关键元素

学院党总支结合“三支队伍”建设要求,首先要求党员干部率先深入研究“五心育人”有效实施路径,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贯彻“五心育人”理念,梳理“五心育人”教育体系关键元素(图2),研究实施效果的可观测指标,在“五心育人”实施过程中,彰显党员干部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2   润心启智、五心育人” 教育体系关键元素

2.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长效机制

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工作,积极发挥学院分团委、分工会作用。结合卫生类专业特点,推进健康教育、康复等项目进社区活动,帮助大学生与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理性看待问题,为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发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专业优势,带领师生员工走入社区“五心服务人”

3.探索“润心启智、五心育人”教育体系实施路径

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培养“德技双馨”的卫生技术人才,重要探索如何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做到“五心育人”。同时,探索如何以教师的“五心育人”,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精心设计“润心启智、五心育人” 的有效载体,解读好五心内涵。

在民办高职院校层面,学生原有的综合素质难尽如人意,而卫生职业教育面临的行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的差距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付出与更好的关心、爱护与耐心指导。作为培养卫生技术人才的医学院,更是应该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才能培养“德技双馨”卫生技术人才。

4.建设“党建+非遗”工作室

根据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需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立“党建+非遗”工作室利用扎根苏绣发源地的本土高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构建高校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助力苏绣小镇讲好苏绣故事,合力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通过“党建+非遗”工作室的运作,探索一条高校党建与本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特色之路,让非遗苏绣走入校园、走入课堂,通过苏绣手工实践,培养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5.营造教师今日“五心育人”他日学生“五心服务人”氛围

创导教师今日“五心育人”,引导学生他日“五心服务人”,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以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管理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在专业人才引进、教师聘任、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绩效考核等方面,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以“三支队伍”为主要信息流预警机制和舆情预警体系,持续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持抓长、抓细、抓常,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明确对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教师引进、合作交流等工作的意识形态主体管理责任

6.构建隐性课程发挥育人功能

围绕三月学雷锋、红五月、毕业季、九月迎新生等不同时间节点,结合重要节庆日与不同专业社会服务内容,设计与开展系列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结合卫生类专业特点,推进健康教育、康复等项目进社区活动,帮助大学生与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理性看待问题,为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发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等专业优势,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7.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润心启智切入点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以项目研究目标为导向,建立有效实施路径,分析五心育人提升质量的成功案例,通过研究报告,分析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总结上升理论高度,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中共苏州高博职业学院 医学院总支委员会

                                                  2025.5